深夜,美股、美债又崩了!

作 者丨吴斌 余纪昕

编 辑丨包芳鸣 周炎炎 刘雪莹

美国资产再出现“股汇债三杀”!

北京时间5月22日,美股三大指数均创一个月来最大跌幅,标普500指数跌1.61%,纳指1.41%,道指跌1.91%,VIX恐慌指数狂飙15.42%。

长期国债成为抛售的重灾区。美国20年期国债收益率日内冲高13个基点至5.12%,3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5.09%;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升至近3个月的新高4.60%。

据财联社报道,今日(5月22日

)凌晨美国财政部20年期国债标售数据出炉,本次发行的最高中标利率达到5.047%,较预发行利率5.035%高出约1.2个基点,也是近6个月来最大尾部利差,投标倍数也从近六个月平均水平2.57下降至2.46。

市场普遍评价称,结果相当糟糕。

美元对主要货币一度走弱。

比特币市值突破2.15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截至22日7:14,过去24小时,超11.5万人爆仓,爆仓金额4.03亿美元。

美债旧伤未愈再添新愁

近期美债持续下跌。

在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看来,这并非源自单一的财政风险。长端美债利率在5月16日前主要由通胀端驱动,5月16日后由财政因素驱动。

“旧伤未愈”,美国赤字问题拉响警报。赵伟提醒,美债供给压力今年或上升。此外,当前美国财政部一般账户(TGA)余额仍充裕,但如果未及时达成一致提高上限,美债或再次受影响。

展望后市,赵伟分析称,短期内,美债利率或延续高位震荡,更需关注进一步上行的“尾部风险”。主要原因包括——关税的短期效应:通胀上行风险大于经济下行风险;7月之前减税法案落地或增加财政不可持续的担忧;弱美元周期下,非美机构平仓外汇风险敞口,容易形成债汇双杀。

二进制资产高级基金经理傅英杰傅英杰分析称,美债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避险基石与基准资产,其核心地位未来2至3年难以动摇;从长期看,去美元化是趋势。

“美国的财政赤字是不可持续的,可能会变得无法控制,然后就只能放弃控制它的希望。”巴菲特的警告再直白不过,但在美国政治极化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债务问题目前看来“无解”,美国正一步步迈向可能无法挽回的“财政悬崖”。

“滚雪球”效应难休

从长期来看,美国政府债务或“越滚越大”。

截至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已经超过36万亿美元,且在2025年6月有高达6.5万亿美元的国债到期。此外,2025财年上半年(截至今年3月)的财政赤字已超过1.3万亿美元,这是该时间段内的历史第二高水平。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美债规模持续扩张、利息支出不断攀升,尽管美国政府正采取多项措施竭力避免债务违约风险出现,但其“滚雪球”效应下,美方偿债压力不可不谓“压力山大”。

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解决方案副首席投资官马克斯·戈克曼表示:“随着包括主权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大型投资者开始逐步将国债置换为其他避险资产,债务偿还成本将继续攀升。不幸的是,这可能导致美国收益率陷入危险的‘熊陡’螺旋,进一步给美元带来下行压力,并降低美股吸引力。”

此外,美债价格下跌不休,叠加信用评级下调的“暴击”,正使得现阶段美债成交情况上出现了“价格下跌—抛售压力—避险情绪”的负反馈循环,这也导致海内外投资者担忧情绪进一步发酵。

(部分资料来自财联社、公开信息)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