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黑马被申请破产内幕:烧光228亿,还不上500万广告款

来源:不良资产头条

513日,一则破产审查公告将哪吒汽车推至悬崖边缘。其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暴露了这家昔日新势力“销冠”的深层危机:三年累计亏损183亿元、拖欠供应商超60亿元债务、228亿元融资灰飞烟灭,甚至被爆出连流量费都无力支付。这场从“黑马”到“崩塌”的戏剧性转折,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洗牌的残酷真相。

哪吒汽车内部人士处获悉,此次破产申请仅为司法程序中的正常受理动作,“经过法律程序且未得到清偿的债权人都有权向法院申请破产,主要诉求是进行清算,做财产保护”,但需要注意的是,后续还需等待法院裁定是否进入审查程序。“破产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

500万欠款如何压垮百亿帝国?

爱企查显示,此次破产案件的申请者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10月,法定代表人为安堃,注册资本100万,经营范围包括广告发布、广告制作、市场营销策划等,由安堃、上海行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一位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员工向凤凰网透露,该公司曾负责哪吒汽车的媒体发布会及营销业务。因千万元级别费用长期未支付,他们将哪吒汽车告上法庭。法院虽已强制执行,但截至去年11月,仍有500多万未归还,法院执行陷入停滞。随后,该公司将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合众汽车告上法庭。

合众汽车是否会破产,需等待法院最终判决。目前案件正在走法律流程,该人士表示:“这不是我能决定的,要看法院最终的判决。目前一切都在按流程进行。”

今年2月,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因与该公司合同纠纷案件,被桐乡市人民法院执行531万元。今年3月,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方运舟已因此案被限制高消费。经办法院为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

曾以为哪吒低价策略能复制特斯拉的崛起,但现在看来,这更像是贾跃亭故事的另一种翻版。

爱企查App显示,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约28.37亿元人民币。该公司存在超90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4亿元,此外还存在多条限制消费令、股权冻结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存在数百条法律纠纷,近期多次因“买卖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被起诉,原告包括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等。

此外,513日,长沙广汽东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与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合同纠纷案件新增开庭公告,原告为长沙广汽东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该案件将于519日在桐乡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卖一辆亏一辆 

今年4月,哪吒汽车原CEO张勇被曝已在英国引发热议。张勇在朋友圈紧急回应称:“至今仍担任哪吒汽车顾问,为公司四处奔波融资。”与原CEO跑路相对应的是,网络流传多段哪吒汽车经销商代表齐聚桐乡工厂讨债的视频。

成立于2014年的哪吒汽车曾凭借低价车型迅速崛起。

2022年以15.2万辆的销量登顶新势力销冠,成为行业“黑马”。然而2023年起,其销量持续下滑,2024年跌至6.45万辆,20251月单月销量更是暴跌97.76%110辆。2023年销量下滑后,周鸿祎转向“高端化”路线,张勇坚持“下沉市场”,内部战略撕裂加速崩盘。

这家曾以“为人民造车”口号搅动行业的造车新势力,如今深陷债务泥潭:裁员、降薪、工厂停产……在过去的一年里,张勇因周鸿祎的频繁批评而备受瞩目。从产品命名到演讲能力,周鸿祎几乎一整年都在公开场合对张勇进行数落。

张勇的卖车能力也曾受到过质疑。为了谋求资金顺畅,去年6月哪吒汽车曾经谋求上市。根据当时的招股书数据计算,以公司2023年经营亏损67.58亿元、累计销量127496辆来计算,即2023年公司每卖一辆汽车就要亏损5.3万元左右。

只是,这种“卖一辆亏一辆”的商业模式,叠加融资断档,直接导致现金流枯竭。2024IPO失败后,资本输血戛然而止,银行抽贷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针对债务问题,哪咤汽车曾在3月供应商大会上表示,公司计划通过30亿元的战略投资,加上南宁和桐乡两地政府提供的30亿元供应链融资以及银行的30亿元融资,总共需要10亿元的配套融资,以达成百亿融资规模。但目前由于银行撤走30亿元贷款,融资缺口达三分之一,领投方建议与供应商化债30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哪吒汽车20212023年累计净亏损达183亿元,现金流缺口持续扩大,截至20253月账面现金仅剩3.2亿元,而短期债务超20亿元。

事实上,合众新能源已融资10轮,融资金额达到228亿元,投资机构包括宁德时代、合肥高新、桐乡市财政局和360集团、华鼎基金等,但是造车烧钱速度惊人。此前市场有消息称,哪吒汽车logo的设计费用高达5亿元。后来哪吒汽车前CEO张勇辟谣称,Logo花费5亿不实,设计费不超百万。

512日有消息称丰田汽车正考虑收购哪吒汽车,而哪吒汽车向媒体予以否认,称该消息是谣言。

哪吒汽车的命运尚未尘埃落定,但其案例已刻入行业史册。当资本狂欢退潮,留下的不仅是荒废的工厂、锁死的车机系统,还有数万员工、供应商与车主的集体创伤。这场崩塌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问题,更是对新能源车企盲目扩张的深刻反思:没有健康现金流的车企,终将在淘汰赛中“沉沙折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