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回老家本是要休息放松心情的,想着开开心心的和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聚聚,但也有些事情让人头疼,除了催婚催育,被亲戚打听工资绝对能排上名。
其实,本身说多说少,别人也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又怕说多了怕遭人嫉妒,说少了又怕被人瞧不起,说实话吧,还怕被传来传去。
这不,才过完五一假期,有个朋友就来找我吐槽,前几天在家走亲串友,一群人围着问他薪资待遇。本来他和妻子在大厂,一个月入4w+,一个月入2w。
但是他怕说多了引起嫉妒,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就随便说自己月薪8500,媳妇6500。
就这样说说笑笑地结束了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结果第二天,整个镇上都知道他俩的薪资收入了。甚至还传出在大城市这么多年,才这么点工资,还不如回家种地呢,各种嘲讽扑面而来。
这情况,其实我也遇到过。刚毕业第一年,没什么经验,找了个工作薪资才5000,亲戚问起了,就实诚的说了。
结果就被议论“这上了大学,也没有比人家直接出去打工挣的多啊”。
刚开始听到是有点难过的,后来想通了。
其实,并不是人的素质如何,只不过是人性使然,人都喜欢看别人比自己过得惨。演员黄渤说:当你成功了,你的身边都是好人。
01
低工资背后的“面子”
工资这东西,有时候就像是职场人的 “面子”。
工资高,出去跟人聊天都底气十足;
要是工资低,心里难免有点发怵。
就像我那朋友,被村子里的人说,工资低不如种地,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了,感觉好像抬不起头一样。
我有个大学同学,前阵子参加同学聚会,饭桌上大家聊起工作和工资。
有几个“混”得好的同学,年薪不是20w就是50w的,说得眉飞色舞。
轮到我同学时,他轻轻地说自己月薪才 4000 多。
当时那场面,空气都好像凝固了一下,虽说其他人赶忙打圆场,可他还是觉得尴尬得不行,之后整个聚会都没怎么放开。
还有邻居家的孩子,毕业后在一家小公司上班,工资不高。过年走亲戚的时候,被亲戚问起工资,他如实说了,结果亲戚们当场就开始议论,说他读了这么多年书,工资还不如谁谁谁,让他特别下不来台。
后来他跟我说,以后再遇到这种事,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感觉自己像是做错了什么,特别丢人。
02
“读书无用论” 的荒谬
说到底,这种言论的背后其实是“读书无用论”。
被人议论工资低不如“种地”、“开超市”等,背后都是这种观念。有些人认为,读了那么多书,工资不还是那么低,或者不如开超市的,那读书有啥用?
之前有个新闻,一个北大博士入职民办高校,就被一些网友指指点点,说他浪费学历,还说 “文科无用”。
可人家博士自己回应,年薪有 35 万左右,他觉得挺满意,也不后悔这个选择。
还有深圳大学一位毕业于北大的博士讲师,因科研成果少、教学评价低,月薪只有 3000 块,也被人拿来说 “读书无用” ,但其实是是因为他自身的工作成绩的问题,并不能说明读书没用。
这种 “读书无用论” 的观点,真的很片面和短视。
读书的价值,可不仅仅体现在刚工作时的工资上。在城里的工作哪是一个简单数字能概括的?五险一金、带薪年假、专业成长,哪样不是实打实的福利?
还有网友说,读书之后找工作,你可以确定自己能做什么,做的一般,就成为普通员工,做个普通人,做得好,就升职,成为高层。
可不读书,你不确定自己能做什么,运气好做成了某件事,那可以过得好些,运气不好,没选对,那可能就成为底层了。
相比之下,读书可以让你直观看到底线在哪里,不读书的话,不确定性更多,当然“发展空间”也更大。
03
如何高情商应对?
既然工资问题这么让人头疼,那怎么回答才能既不得罪人,又不让自己尴尬呢?这里给大家支几招。
如果不想透露具体工资,可以试试模糊回答。
比如 “工资还行,够花就行”、“一般般吧,跟大家差不多” ,这样既不会让亲戚觉得你在敷衍,又巧妙避开了具体数字。
这种回答适用于大多数亲戚询问的场景,既不得罪人,又能保护自己的隐私 。
一定要知道的回答禁区:
"混口饭吃"式哭穷,"勉强够活"(可能会引发经济状况担忧)
"刚够买套房"式炫耀,"也就百来万"(可能会让自己招致酸葡萄心理)
"没多少"式敷衍(可能会激发别人的窥探欲,一直追问下去)
聪明人都这样回答:
移花接木式:"薪资刚跟上大城市的消费水平,不过在大城市工作,你看这项目签约仪式(掏出手机展示签约仪式照片),可以见世面"
痛点共鸣法:"够给孩子报两个兴趣班,周末带家人周边游,还能给老人买点保健品"、"挣得再多也架不住孩子上双语幼儿园啊,听说您家孩子得了奖?"(迅速转移战场)
未来期权法:"现在主要积累经验,我们总监当年也是从我这个岗位起来的"(暗示潜力股身份)
反客为主法:"听说表弟的养殖场做得风生水起,现在搞农业有什么好点子吗?"(反八卦)
自嘲升华法:"挣的都是辛苦钱,倒是羡慕您家果园既能赚钱又能养生"
当然,有的人说,他都那么羞辱我了,我还给他留面子讲究高情商?我就硬刚,那你就记住这三点:
医保:城里的医保交够年龄可以终身,老家的呢?
认知:你能看懂比特币和AI吗?只会研究怎么发拼汐汐链接;
时间:你再种20年能提高耕种方式吗?能开个连锁超市吗?“我确实挣得不如你,但您家孩子填高考志愿时,不会找我咨询怎么种地吧?”
工资,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并不能定义我们的全部价值。
真正的王者都清楚——大城市给的不仅是银行卡数字,更是让你永远有选择不种地的权利。
万一被嘲笑了也没事,让他们笑去吧,又不能把钱笑没了,把自己说的惨一些,别人才会开心,这叫人情世故。
大家都有过被问工资的经历吧,你们都是怎么巧妙应对的呢?快来评论区分享分享,让我们一起学学小妙招呀 !
发布于:河南